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诚邀青年才俊申报2024年度“博新计划”
根据全国博管办《关于开展2024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含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博士后科研业绩评估考核资助申报工作的通知》(博管办〔2024〕32号)精神,我校2024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以下简称“国家资助计划”)的申报工作现已启动,诚邀优秀博士依托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流动站积极申报!
01
学院介绍
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19年,位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是学校强化和发展微电子学科的创新举措,旨在培养世界一流的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高级人才,致力于国家急需的自主产权的高性能芯片的研究。学院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依据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学院发展规划,汇聚一流队伍,培养一流人才,构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重要基地,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高水平复合型创新人才。
学院已有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器件两个学科方向,以重大装备关键芯片及重大应用关键芯片应用为牵引,打造智能计算(处理器)芯片、数模混合芯片、先进传感芯片等关键技术团队,重点建设集成电路设计及测试、微电子工艺器件实验室两个教学科研实验室。学院支撑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研究院、广东省光电信息处理芯片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集成电路与设计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与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设置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微电子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按照本、硕、博三个层次制定培养方案,建立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学院教职工总数46人,其中专任教师25人、博士后3人;在校本科生449人、硕士研究生106人、博士研究生43人,正在筹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创新群体。
按照规划部署,学院将继续建设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微电子工艺和器件相关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并购置系列先进科研仪器设备。学院还可依托学校科研公共平台与实验室、地方研究开发平台与实践基地开展科学研究,为学院的学科建设与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支撑保障。
02
计划介绍
自2023年起,国家资助计划按照“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择优资助”的原则实施分类分档资助。国家资助计划计划分为A、B、C三档,资助期为两年。其中,A档为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博新计划),其旨在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遴选一批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03
申请条件
申请人须为 2024 年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思想品德。
2.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无科研失信情况。
3.1992 年 1 月 1 日(含)以后出生。获得博士学位 3 年以内。
4.申报项目属自然科学,涉密项目须脱密。基础研究主要面向基础科学、交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数字经济以及各领域重大工程技术、共性技术等。
5. 申请人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高水平专家,学术造诣深厚,可为申请人提供高水平科研平台。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 国家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倾斜。
6.拟进站的申请人须为全日制博士,应届博士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 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初步拟定研究计划。
7.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为 2023 年 3 月 1 日(含)之后进站的人员,且本站博士后研究期间未申报过博新计划(国家资助计划A档)、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过往未获得过 2023 年国家资助计划 B、C 档单位推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中);须依托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进行申请,不得变更设站单位和博士后合作导师。
8.在职身份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得申报。获选人员须在博士后设站单位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须将人事关系(含人事、工资关系及人事档案)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
9. 留学回国博士和外籍博士不可申请本项目。
10.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等各类国家博士后引进、派出项目(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除外),以及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的,不得申报。
04
申报流程
1.申请人准备申请材料
“博新计划”实施网上申报,申请人无需提交纸质申请材料,所有申请材料均为在线生成或上传原件扫描件,上传扫描件须为PDF格式,申请材料包括:
(1)申报书
申请人进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官网(http://www.chinapostdoctor.org.cn/link),选择申报“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 A档)在线填写申请信息并生成申报书上传(模板见附件 1-1),使用模板线下填写无效。
(2)推荐意见表
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资料下载”专区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中下载《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和《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并完成填写,导师签字并上传原件扫描件(模板见附件1-2、1-3)。
(3)学位证明拟进站的申请人须提交学位证明。已获得博士学位证书的申请人须提供博士学位证和毕业证。暂未获得博士学位证书的应届博士毕业生须提供学生证、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或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通知书,或提供学校学位主管部门或所在院系出具的相关证明。以上材料均须上传原件扫描件。
(4)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
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项目课题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但总个数不超过5个。其中论文提供全文,项目课题提供批准通知书或项目计划书首页及基本信息页等相关证明,专著提供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以上材料均须提供原件扫描件。
2.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
2024年2月20日起,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上传申请材料,在线提交至所在单位(学院、直属系,附属医院,科研机构)。
申报截止日期前,申请人对已在网上提交的申请数据有修改需求时,需逐级申请驳回。
3.各单位审核并提交申请材料
各单位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审核申报信息并提交至学校,同时下载电子版个人申请书、《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学位证明、承诺书、学术及科研成果等。各单位按照OA和邮件通知提交材料。
4.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处审核申报材料,校领导审批同意后,提交至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05
时间节点
3月20日前,申请人按要求填写并上传以上材料,在线提交至博士后设站单位,对已提交的申请数据有修改需求时,需在3月22日前逐级申请驳回;
3月21日至27日,院系及学校审核;
4-5月,全国博管办组织评审,完成后公示并公布获选结果。
06
联系方式
(一)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联系人:郑老师
联系电话:0756-3668560
邮箱:zhengyx69@mail.sysu.edu.cn
(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处博管办
联系人:周老师、郑老师
联系电话:020-84112914,020-841129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