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 | 我院在广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评选工作中获得一项课题立项及两项荣誉

发布日期:2022-06-0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精神,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工作研究,提升理论素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及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开放课题评审、2021年度广东高校学生工作案例评优活动及2021年度广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征集评选活动。

 

我院党委书记靳祥鹏主持的课题《党政专职辅导员与青年教师辅导员协同路径探索——基于学生成长需求的视角》获得开放课题重点课题立项,以第一作者身份申报的案例《全员全程培育红芯人,组织协同构筑生态圈——党建“一心三环”新模式探索》获得广东高校学生工作案例一等奖。

我院行政党支部书记、教务秘书许嘉茵老师、党委书记靳祥鹏共同撰写的论文《高校学风建设“三元主体”模式探索——基于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案例》获得广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二等奖。

 

 

《党政专职辅导员与青年教师辅导员协同路径探索——基于学生成长需求的视角》课题简介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

从供需关系上看,学生进入高校学习以获得成长,是高校教育的需求端,其需求影响高校教育施策;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高校教育的供给端,根据其需求优化职能配置。目前,辅导员队伍以青年教师辅导员与党政专职辅导员为主导力量,二者在育人体系中各有擅长领域,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本课题从学生成长需求视角出发,重点探究以下三个问题:

1、需求端:新时代大学生需求分布如何,对辅导员队伍存在怎样的期待?

2、根据需求优化供给:高校辅导员建设如何通过青年教师辅导员与党政专职辅导员的分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成长需求?

3、供给端:青年教师辅导员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推力和阻力,如何加强推力和突破阻力使制度有效落地?而党政专职辅导员如何突破自身现有困境?通过问题的层层剖析,以期探究完整的策略方案为高校制度设计建言献策。

 

 

《全员全程培育红芯人,组织协同构筑生态圈——党建“一心三环”新模式探索》案例简介

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始终,综合教学体系、管理体系等多个系统,需要各组织相互协调,共同承担起“组织育人”的重要责任。而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又决定其必须强化党建引领,将党建力量贯穿育人工作。

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尝试寻找“党建育人”和“组织育人”的结合点,通过组织设置和制度构建,协调各个组织同心同向同行。最终确定了以党建为核心,以党建核心模块、红色力量金字塔模块和综合能力素质提升模块三大模块为主体的党建“一心三环”新模式。通过各个板块的协同发力,分层分类培育党员,加快发展有生力量,兼顾党组织的内部提升和外部辐射,最大程度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速学院党建力量下沉至各项工作业务。

 

 

《高校学风建设“三元主体”模式探索——基于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案例》论文简介

高校学风建设历史底蕴丰富,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关键所在,也是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 “主体间性”的视角出发,以“行政管理者——学生——教师”为三大主体,建立学风建设“三元主体”模式,并以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实际应用案例阐述高校学风建设路径。高校应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严管与引导相结合,紧抓课堂教学质量,同时通过多样化手段提升教风学风,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