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竞赛奖|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柯晴青:做好师者的本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发布日期:2021-12-30

 

柯晴青,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获第九届中山大学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二等奖

 

 

       学校举行的第九届教师教学竞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挑战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我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亦在实践中得以锻炼和提升。总体来说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三点心得体会:

第一, 我深深地体会到学校对教学的重视。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教师教学竞赛,没有什么经验,但是学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赛前邀请了校区有经验的老师对参赛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传授授课技巧,这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还大大增长了我的见识。我不禁感慨道,上课确实是一门艺术,好的老师能够将生涩的知识讲解得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和这些优秀的老师相比,我们需要研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第二,教学中常思考:如何将 “课程思政”的内容巧妙地与科学知识相融合?

本次教学比赛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就是要考察教学是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于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举措,我是认同的,本科正好是学生迈入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我们能塑造学生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对他们未来走入社会将大有裨益!在这次的教学比赛过程中,我有机会和工科组的同行共同探讨、共同学习,通过相互交流,我对教学如何融入思政元素的问题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三,教学中常问自己:我想让学生学到什么?是全盘灌输还是带着他们去探险?

我的教学课程是《量子力学》,这是一门与经典物理认知相悖的学科。如果学生从现有的经验认知出发,可能不理解、甚至排斥这门学科,所以如果知识照本宣科,那么量子力学就剩下生涩的公式推导,我的学生得到将全是碎片化的知识!知识不成体系,反而浪费了学生的精力,耗散了他们的兴趣!所以我会找一些经典的科普视频,让学生对量子力学有具象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量子力学的兴趣。通过类比的方式,让他们了解量子力学的思路和特点,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熟悉这门科学,把握课程的脉络。有了科学的枝干和思想,我相信他们会越学越明白。

我很感慨,教学的时间太短了,还有很多的短板需要弥补!我很感慨,以后还有很多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我的博士导师年过六旬,在他今年过生日的时候,我们这些承蒙他教诲的学生自发录制视频为他带来生日惊喜。导师虽然功成名就,但是他依然觉得从业最大的收获就是作为老师,教出了这么多的学生!我对这件事情触动极深,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做好师者的本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桃李满天下!

柯晴青教师参加教学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