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学术 | 学院官众副教授课题组在电流仿真基础算法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官众副教授带领课题组在电流仿真基础算法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论文《A Dynamic Capacitance Matching (DCM)-based Current Response Algorithm for Signal Line RC Network》正式发表在中科院一区、IEEE核心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Regular Papers》上。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动态电容匹配(DCM)策略,突破了传统电流响应算法的瓶颈。与以往采用固定简化模型(如电流源模型、线性驱动表示、波形拟合或等效负载电容)的算法不同,DCM算法基于对目标驱动在多种负载场景下的电流响应进行动态捕捉,实现了对复杂RC负载电流波形的高精度模拟。
这一创新性算法不仅大幅提升了计算精度,还在计算效率上取得了显著飞跃。该算法的推出,预计将为信号线RC网络电流响应领域带来变革性的影响。
该研究巧妙地引入了符号表达式,将RC网络的Y参数与事先表征的驱动库相结合,在电容匹配和电流波形模拟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米勒效应和过冲/欠冲现象。这样的设计使得DCM算法能够轻松应对先进工艺节点中标准单元的非线性特性以及互连线的寄生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DCM算法在预测信号线电流波形方面,表现远超传统方法,不仅在准确性上有显著提升,运行速度也得到显著优化。即使面对庞大复杂的RC负载,算法依然能够高效模拟出信号线的非数字行为,表现出卓越的综合性能。
这一创新成果为信号线RC网络电流响应计算提供了强大而高效的工具,开辟了全新研究方向。该算法的问世预计将极大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帮助科研人员和工程师更好地应对复杂电路设计中的挑战。
该研究不仅拓展了电流响应计算的边界,还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领域提供了新的仿真思路,未来有望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各类EDA软件中。

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需求、经济主战场及科研前沿的研究方向,以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推进学科建设。适逢中山大学百年华诞,学院以系列科研成果,向中大献礼。
